多数肠癌一发现就是晚期!提醒:身体出现这些变化,要小心......
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
也是重要的消化器官
据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
结直肠癌已经超过胃癌
成为中国第二大高发癌症
多数肠癌一发现就是晚期!
哪些人是高危人群?
怎么做才能远离肠癌?
一起来看
为什么多数肠癌一发现就是晚期?
恶性肿瘤其实是我们的正常细胞基因受到致瘤因素的影响,在基因水平上失去正常作用的一种异型细胞,其生长旺盛,具有一定的自主性,即便致瘤因素消失,仍能持续性生长,而且肿瘤细胞本身就是正常细胞基因突变过来的,与正常细胞的相似度很高,具有逃避免疫监视的能力。
所以,在肠癌早期,基本无症状,而一旦有症状时,可能已经引起不可挽回的损害。
肠癌的报警信号
①排便习惯改变
排便习惯改变是结直肠癌最早出现,也是最常见的症状。由于癌肿的刺激,病人短期内可出现不明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,有排便不尽感。
②大便形状改变
息肉压迫粪便,大便形状会变细或变扁,中间有凹槽或血痕。
③黏液血便
80%~90%的结直肠癌有便血症状,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,常混有黏液或脓液,但这时往往已不是早期。
小贴士:肠息肉或肠癌的出血常混杂在大便中间,呈暗红色;而痔疮引起的便血多是在大便后滴血,血色为鲜红色。
④腹痛
疼痛为阵发性绞痛,持续数分钟,自觉有气体窜过疼,接着有排气,然后疼痛突然消失。
⑤腹部包块
部分患者可触摸到腹部包块,形状不规则,某些包块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。
筛查,是预防肠癌最有效的手段
预防肠癌的有效筛查手段有多种,而较为推荐的有以下两种:
①肠镜检查
肠镜是肠癌早诊的金标准,是发现结直肠肿瘤最敏感的手段。
肠镜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肠道黏膜是否出现了癌前病变,如果发现了肠息肉,还可以同时进行肠镜下息肉摘除手术。
建议过了40岁,不管有没有不适症状,都最好做一次肠镜筛查。若是没有问题,此后生活中也无肠道不适,一般隔5年再做一次就可以了,不需要每年都做。
②肛门指检
肛门指检,又称肠道指检,是日常体检中会包括的项目,也是排名第一的“弃检”项目。
我国直肠癌中有近60%~70%的都属于低位直肠癌,而其是可以通过“肛门指检”被发现的。医生会根据手可触及到各种异物,如较硬、不移动的结节状肿块,或带蒂、可移动的息肉样肿物等来判断是否癌变。
这7类人要尽早做肠癌筛查
1. 45 岁以上无症状人群;
2. 40 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[(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:大便习惯改变(便秘、腹泻等);大便形状改变(大便变细);大便性质改变(便血、黏液便等);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]的人群;
3.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;
4.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;
5.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;
6.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;
7. 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[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(FAP)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(HNPCC)患者的直系亲属 ],年龄超过 20岁。
远离肠癌,记住这5个提醒
事实上,结直肠癌受饮食和生活方式影响,想要远离肠癌,除了尽早筛查,还要远离导致肠癌的高危因素。
1. 防肠癌,先要减肥
体质指数(BMI)每增加5kg/m2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%;腰围每增加10cm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%。
2. 防肠癌,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
研究发现,红肉以及加工肉会增加癌症的发病几率,白肉则暂时没有被发现这种作用。因此,我们应该适当多吃白肉,少吃红肉和加工肉。推荐每周吃白肉2~4次,但不超过5次;每次50g~100g,不要超过100g。
3. 防肠癌,要及早戒烟戒酒
日饮酒量每增加10克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7%。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《烟草影响下的身体》中就提到,使用烟草已知会导致十种以上的癌症,吸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得多。
4. 防肠癌,要适量补充膳食纤维
膳食纤维、全谷物、乳制品的摄入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。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增加10克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9%;全谷物每日摄入量每增加90克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7%;乳制品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负相关等。果蔬、全谷物、粗粮等都是膳食纤维的好来源。
5. 防肠癌,要多运动少久坐
长期久坐会导致血流循环不通畅,影响肠道蠕动和代谢,也增加了粪便中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时间。要尽量保持每周3次30分钟以上运动。
部分图文来源:科普中国、 健康时报
我是大医生官微
往期推荐
炎炎夏日,当心心脑血管疾病!7件小事给心脑“降温”
关注腺病毒,家里有小孩的千万要注意!入伏了!三伏贴≠万能贴,这几类人群不适宜代糖和普通糖有什么区别?代糖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影响?一文了解!